《星空平台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封皮封底
《星空平台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目次
8月28日,《星空平台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出版。本期共刊发学术论文20篇,为做好学术出版内容传播,现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等内容展示。
论路朝霖《洛阳龙门志》的编纂思想
胡代银
(贵州大学 文学院. 贵州 贵阳550025)
摘 要:路朝霖编纂的《洛阳龙门志》为龙门第一部有著者之名的地方志,再现了千年以来龙门史貌和文化生态。路朝霖在征引文献时坚持要取精核、汰俗取雅之原则,采录有关精核典要、经世致用之诗文,兼之弘扬国史采诗观风之传统、录感物风雅之诗篇,且对所引材料多有考证,兼注按语,反映了路朝霖《洛阳龙门志》之编纂思想。《洛阳龙门志是清代考据之风自经学扩展到史学领域的一次尝试,体现了晚清经学与史学之互动关系。
论西晋辞赋中的洛阳书写
袁燕来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西晋辞赋共230多篇.其中与洛阳相关的约104篇.西晋辞赋寄寓洛阳邙山之 “悲”,又为黄河、洛水加之以 “德”,滋生出一个属于西晋洛阳的 “山悲水德”。对洛阳建筑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太极殿”“金墉城”“二馆”“华林园”“神泉”等,无不雄伟壮观、富丽堂皇。植物赋、动物赋、器物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洛阳物阜民安。对祭祀、宴会和籍田礼的辞赋描写不仅突出了当时洛阳复兴周礼的风气,而且也意在表明西晋统治地位的正当性。西晋辞赋记叙了洛阳帝都的自然灾难和上层社会的穷奢极欲,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名士清流之作。
“两个确立”的三维论析
郭海燕1,何倩格2,郜志刚2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江西 南昌33038;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330038)
摘 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须从理论逻辑、实践生成和决定性意义3个维度进行考察。“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体现在哲学基础、理论基础和直接理论支撑3个层面。在实中生成并被证实,既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确证,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政治结论。决定性意义关系着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全面抗战时期党报党刊爱国主义思想传播
——以《新中华报》为考察对象
程 强,高贤栋
(鲁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25)
摘 要:全面抗战时期,《新中华报》作为面向全国的中央机关报,充分发挥宣传带头作用,积极传播爱国主义思想。《新中华报》传播国家认同观念、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新中华报》坚持党的领导,遵循制度化传播;贯彻群众路线,深化大众化传播;聚焦宣传创新,注重多样化传播。《新中华报》对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播,唤醒了民族救亡意识、动员了全民族抗战、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论明代士大夫的“靖难”史书写
杨德会
(星空平台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河南 洛阳471023)
摘 要:明廷官方与民间有关“靖难”史的书写可谓截然对立:明官方极力美化明成祖、丑化明惠帝君臣,民间则反其道而行之。明代士大夫在书写策略上改弦更张,同时美化明成祖与明惠帝君臣,试图以此调和双方的矛盾。为此,明代士大夫在“靖难”史书写中提出“成祖宽仁论”“天命论”“事功论”“建文逊国论”等论述。然而,明官方在为明惠帝正名的问题上始终表现消极,民间也继续歌颂明惠帝君臣、排斥明成祖,致使士大夫的调和书写沦为空谈。民间的书写成为后人对“靖难”史的集体记忆。
论王玉璋的中国史学研究
李 楠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100875)
摘 要:王玉璋是近代中国杰出却被长期忽视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者,著有《中国史学史概论》。《中国史学史概论》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出版的三部中国史学史专著之一,是对梁启超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粗具中国史学史著作的基本规范,涉及历史哲学、历史编纂学、史学活动、史学评论以及史学运作机制等,其中的历史哲学部分尤能突显王玉璋个人的独立见解,反映其在史学史学科建设过程中所做的自主探索和实践.具有推动史学史研究走向深入的学术价值。
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参与体育运动的历史考察
马思敏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语学院,天津 300350)
摘 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妇女作为体育运动的重要力量之一,在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以及国防体育等方面进行体育运动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颁布政策法令保障妇女权利,并通过妇女联合会和体育协会等加强对妇女的组织与沟通协调、利用妇女模范调动妇女参与体育运动、采取多种宣传手段激发妇女参与的积极性。妇女参与体育运动强健了身体、提高了社会地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遵循。
基于CiteSpace的乡村生态产业化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马培衢,茹 萍,牛金艳,林 森,赵世鸿,叶嘉雯
(河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摘 要:生态产业化是将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绿色发展的一种模式,强调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定量分析2013~2023年我国乡村生态产业化研究成果,绘制图谱,分析其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前沿方向及发展趋向.研究发现.我国乡村生态产业化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研究多集中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全域旅游、生态文明以及生态宜居等方面。农村地区应努力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积极探寻促进乡村振兴的途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与数字经济。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体行为动态博弈研究
——基于政府、农户的视角
温 宁,周 慧,杨晓冉
(星空平台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摘 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农户3个利益主体。通过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农村垃圾治理参与主体的价值取向。模型均衡结果表明吗,实现治理目标与效益的可持续性,需要政府制定宏观良性政策,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障农户获得预期收益,实现农户个体“利益最大化”。因此,政府在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上要尽可能纠正非理性行为选择,重点考虑正向示范作用以及适度的经济补偿。实行“自下而上的”模式.通过建立监督和长效激励机制,提高地方政府执行治理政策的积极性。
数字化转型下社会责任对物流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陈旭敏
(黄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摘 要:基于物流企业与社会责任间的关联性,选取能够代表社会责任的指标因子,设立指标体系,对指标中的变量因子进行定义。以某上市物流企业2019~2023年企业绩效等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各控制变量的信度与中介效应因子构建企业绩效模型,研究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考虑在数字转型的大背景下,社会责任对物流企业绩效的具体影响机制,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责任中的员工保护权益、客户保护权益和环境权益3个变量均对物流企业的绩效存在积极的正向关系,提出加强员工权益保护、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积极履行环保责任等建议。
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推进
尚 堃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 洛阳 471009)
摘 要: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决策,是实现我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协同增长的重要举措。统筹配置军民两方资源,激发“军转民”“民参军”的积极性,能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并增强市场活力。通过推进开放创新、健全体制机制、提升产业发展环境等方式,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村规民约赋能乡村基层治理 :功能、困局及路径
石傲胜
(中南大学 法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要:村规民约是中国乡土社会孕育的传统文化,在化解乡邻矛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现代村规民约历经国家治理与基层自治创新,时代价值愈发明显,但某些仍存在程序不规范、内容不合法、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应坚持村规民约制定主体多元化、程序内容合法化的基本原则,积极完善乡村领域立法,规范乡村行政执法,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
论现代乡土小说诗性叙事的多维镜像
卢月风
(广东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摘 要:“营改增”推行后,我国税收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纳税筹划的重要性日渐突显,做好纳税筹划对中小企业至关重要。以M公司为例,针对中小企业纳税筹划展开分析,探析其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相应纳税筹划方案,并从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加深对税法政策的理解等方面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对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有所裨益。
美在自然向人敞开中生成
——评《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同一性》
白 杨,史晓林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摘 要:如画既是自然审美经验中的一个审美常识,同时也是美学史上的重要范畴。作为一种审美观念,如画缘于以自然风景为主要对象的绘画创作。王中原的《同一性——对风景如画的美学探究》以“风景如画”这一司空见惯的审美常识为着眼点,从4个层面对如画的美学根据展开探究,揭示如画对探究自然美与艺术美同一性关系的重要性。风景如画对自然美与艺术美同一性关系的揭示,既对自然审美的当代发展与完整形态的美学思想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当下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工作的开展以及现代人克服精神困境、复归人性的本来面貌提供相应的指引。
汉镜铭文体式刍议
贺 莹
(扬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摘 要:汉镜铭文是汉代文学的表征,其与《诗经》《楚辞》、乐府诗联系颇深。在汉镜铭文体式发展过程中,从句式来看,汉镜铭文包括四言、杂言与骚体;从内容来看,汉镜铭文呈现相思、忠信、祈祥与生死之内蕴。分析其句式与内容特征.可将汉镜铭文归类为“诗经体”“楚辞体”与“乐府体”3种体式。汉镜铭文是对汉代出土文献文学独特性的呈现。
论周代婚姻礼制下贵族女性的婚姻境遇
——以《诗经》为中心
付欣然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作为周代礼乐文化的承载者,《诗经》保存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客观反映周代的婚姻礼制。从婚前的祭成之礼、婚时的亲迎之礼及婚后的归宁之礼可知,周代贵族女性在成婚前后受到礼制的严格约束。通过婚前重视贵族女性教育与婚后忽视其情感诉求的对比,《诗经》反映了周代贵族女性被压抑、被束缚的从属地位与悲伤凄凉的人生命运。
基于用户满意度和形状文法的青铜器气质特征
提取及应用研究
侯 宁
(星空平台 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摘 要:通过对青铜器的调研,运用感性工学和统计学方法提取青铜器气质特征,结合用户满意度评价和需求转换理论,确立用户期待的气质神韵特征语义和产品设计方向。基于气质神韵特征、器型、纹样等制约因素,利用形状文法推演产品形态的呈现方式。设计“霸气音箱、活泼U盘、高雅酒具”三款文创产品,实践验证形状文法能有效降低文创产品形态设计过程中感性语义的笼统型和含糊性,提升用户满意度,助力青铜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其他类型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 “1+X”复合型
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王秀萍1,周 悦2
(1.洛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2.河南科技大学 护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摘 要:“1+X”复合型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音乐表演人才的实际需求,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根本指导思想,强调跨学科融合发,对地方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制度、评价制度等进行改革创新,而构建的一套人才培养模式。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掌握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以适应社会多方面的工作要求。
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司雯雯
(黄淮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 263000)
摘 要:课程改革与思政育人功能的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探索的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探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乡村振兴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思政教学密切结合,构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格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探究与实践
杨 頔
(星空平台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摘 要:《项目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项目管理》课程蕴含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化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和培育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情怀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实施教学设计、案例研讨、社会实践、跨学科教学等,其课程思政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一审:程广伟 二审:仲昭麟 三审: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