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间 >> 观点解读

张宁娟:“六个下功夫”: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

张宁娟

2018年11月16日 12:19     来源:教育研究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的新论断,系统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特别强调培养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六个下功夫”明确了新时代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六个下功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本次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下功夫”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刻回答,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六个下功夫”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素质教育实施20多年来,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星空(中国)怎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给出了明确指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就是要坚持全面发展,能力为重,在增长学生的知识见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六个下功夫”的提出,发展和丰富了素质教育基本内涵,有助于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六个下功夫”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六个下功夫”的提出明确了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首先,特别强调品德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六个下功夫”中多数内容和要求都是与个人品德、社会公德以及国家的大德相关。其次,强调人才素质要求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六个下功夫”特别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远见卓识以及奋斗精神,对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 “六个下功夫”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新时代赋予青少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六个下功夫”对教育培养时代新人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一是要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必须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因此,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学生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是要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因此,必须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必须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把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重要体现,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三是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四是要增长学生的知识见识。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如今的学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可以说,增长知识见识是一辈子的事情。因此,要增长学生的知识见识,就是要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具备持久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心无旁骛求知问学。面对信息爆炸、技术革新一日千里,见识的培育更为关键。要引导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具备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五是要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当下所处的新时代,是一个需要无数奋斗者的伟大时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秉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要教育引导学生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呈现出最美丽的人生姿态。

  六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和趋势,尤其是当前人类已经迈进知识经济社会,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为迫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的乐趣性、思维的创造性、精神的愉悦性和心理的健康性。

  三、“六个下功夫”需要落实落细落小

  “六个下功夫”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意义重大,内容丰富,必须落实落细落小。

  一是观念先行。观念是先导,需要先行。急剧变化的时代需要我们接受新的思维和观念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纠正错误和过时的观念。以宣传为主要渠道,引导全社会彻底转变唯学历的选人用人观念,转变唯分数、唯智育的教育教学观念,宽容失败、尊重个性、崇尚多元,为“六个下功夫”的落实、为人才培养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尊重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帮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帮助特长学生充分发展,帮助有潜力的学生自主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加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专业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有针对性的、持续的专业支持和指导,需要凝聚专业团队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形态和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长期研究,为观念的转变、为人才的培养、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奠定扎实的科学基础。

  二是创新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是教育工作的难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落实“六个下功夫”的人才培养要求,当前迫切需要创新机制,完善体系。构建全过程育人机制。“六个下功夫”不只是一时的事情,也不只是某一个阶段就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终身学习、终身修炼,需要渗透在整个人生发展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把“六个下功夫”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需要贯通连接大中小学各个阶段,需要贯通连接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全过程育人。构建全员育人机制。“六个下功夫”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涉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把“六个下功夫”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各个环节,让所有教师、学校中各个岗位的教职员工都能够担当起人才培养的职责,都能够围绕这个目标履职尽责,实现全员育人。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六个下功夫”不只是一节课的事情,绝不仅仅是在学科教学中发生,这就需要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都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扩宽育人渠道,创新育人方式方法,把人才培养工作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环节、全过程延伸,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是改革评价。评价具有引导作用,如何积极主动发挥评价在人才培养中的“指挥棒”作用,一直是评价制度改革需要攻克的难题,“六个下功夫”的贯彻落实,也需要改革评价作保障。建立开放多元的评价体系。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改革宏观层面的人才评价和选用用人制度,鼓励学校根据实际制定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标准,支持学校自主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和教学诊断活动,引导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立德树人上,放在“六个下功夫”的落实上,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完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建立中小学与大学、大学与大学、大学与企业在学生培养方面的合作机制;鼓励高等学校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模式,加大对学生自主创新活动的支持和资助力度。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跳级、转学、提前毕业、选修高学段课程、转换专业等制定特殊支持政策。

  切实落实“六个下功夫”,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落实“六个下功夫”的责任主体在学校,但落实的“最前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还是在家庭、在社会。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帮助家长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引导家长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德育》主编 张宁娟)


上一条:人民观点: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下一条:张政文 王维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有用人才